儒部 > 袁氏世范 > 世范卷中 处己·善恶自有报应

  「原文」人有所为不善,身遭刑戮,而其子孙昌盛者,人多怪之,以为天理不误。殊不知此人之家,其积善多,积恶少,少不胜多,故其为恶之人身受其报,不妨福祚延及后人。若作恶多而享寿富安乐,必其前人之遗泽将竭,天不爱惜,恣其恶深,使之大坏也。

  「译述」有的人做了坏事,自身遭到刑法杀戮,而他的子孙却极为兴旺发达,人们往往会产生奇怪的感觉,以为天道有失误。殊不知这种人家里,祖宗上辈积累的善行较多,造孽较少,善行多于恶行,所以其中做恶的人自身受到报应就够了,不妨碍积善带来的福分延及子孙后代。如果做了很多恶事之后依然享受富厚安乐的生活,一定是这个人祖上遗留下来的福泽快枯竭了,上天也不再爱护怜惜他,纵容他,使他的恶事越积越多,以至深厚,让他彻底耗尽家族福分后,上天自会收拾他。

  「评析」佛家用因果报应,死生轮回来劝人们向善。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自东晋佛学中国化之后,人民感受到至深的苦痛,无由倾诉,也很难找到使他们受害的根源,便极为相信佛家的因果报应说,期望在佛家那里为自己痛苦的人生找到解脱的答案。所以,在中国百姓的意识里,善恶报应观是根深蒂固的,绝望的百姓们在这个观念面前俯首贴耳,五体投地。然而,并不排除其中的一些人开始大胆怀疑,为之呐喊呼吁。  窦娥是一个贫穷的良家妇女,父亲窦天章要进京赶考,没有路费盘缠,就把窦娥卖给了蔡婆婆当童养媳。好不容易熬到过门的年龄,婚后不久,丈夫偏又生病去世。她小小年纪,成了活寡。然而,窦娥并没有吵嚷着另嫁他人,只守着婆婆安稳度日。一日,蔡婆婆去向外人讨债,强盗半路打劫,差点儿将蔡婆婆勒死,恰巧张驴儿父子路过才得以生还。没想到无意中透露出在家守寡的儿媳之后,张驴儿父子趁机威胁蔡婆婆,要一一对应,两家人合在一起过。蔡婆婆无耐,只得将张驴儿父子带回家中。那窦娥誓死不从,暗中怪怨婆婆说话口没遮拦。张驴儿父子见窦娥态度坚决,忽起歹心,羊肚儿汤里放了毒药想毒死蔡婆婆,以此诬告窦娥杀人,并想趁机威胁窦娥就犯。没想到毒死的竟是张驴儿。这下张驴儿的儿子买通官府,诬告了窦娥杀人之罪。窦娥被官府拉去受审,马上要被送上刑场,一个柔弱女子,并没有遭谁惹谁,平白无故,引发了一场大祸,她便开始大胆痛斥天地:“天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天;地也,你错勘贤愚枉作地。”“为善的遭贫穷命更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这倒底是一个怎样的社会?因果报应又怎样体现?窦娥迷惑了,她不能理解。但我们能理解,根本就没有因果报应这一说,所以也不必费尽心思去思考:为恶的没被惩罚是出于上天对人的姑息纵容,亦或是祖宗有德,积善已多,延及子孙。如果说作恶之人,没有落个好下场,那也只是作恶的一种结果,并非恶人定有恶报,好人必有好报,我们不必去想更多。


每日一字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