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部 > 宋元学案(卷二十六-卷五十) > 第033卷 卷三十三 王張諸儒學案(黃氏原本、全氏補定)

  王張諸儒學案(黃宗羲原本 黃百家纂輯 全祖望補定)

  王張諸儒學案表

  王豫          杜可大(別見《張祝諸儒學案》。)

  (天悅續傳。)

  張 

  張峋

  周長孺    (子)純明(別見《劉李諸儒學案》。)

  楊賢寶     晁說之(別為《景迂學案》。)

  楊國寶

  姜愚

  張仲賓

  候紹曾

  鄭夬

  秦玠

  (并百源門人。)

  王張諸儒學案序錄

  祖望謹案:百源弟子承密授者,曰王豫,曰張 ,皆早死,故不傳。伯溫雖受辟咡負劍之教,然所得似淺。東發謂《漁樵問答》乃伯溫作,其中亦有名言,所惜者《聞見錄》之溺于輪迴也。予又為旁搜,得楊、周等數人。述《王張諸儒學案》。(梓材案:王、張諸先生傳,原附《康節學案》,謝山別為《康節弟子學案》,後又定為《王張諸儒學案》。伯溫為邵子家學,已見《百源學案》。)

  ◆百源門人

  王天悅先生豫

  王豫,字悅之,又字天悅,大名人,瑰偉博達之士也,精于《易》。聞康節之篤志,愛而欲教之,與語三百日,得所未聞,始大驚服,卒舍其學而學焉。

  宗羲案:康節之學,子文之外,所傳止天悅,此外無聞焉。蓋康節深自秘惜,非人勿傳。章惇作商州令,時從先生游,欲傳數學,先生語惇須十年不仕宦乃可學,蓋故難之也。而邢恕援引古今,亦欲受業,先生曰「姑置是。此先天之學,,未有許多言語。」謝上蔡曰:「堯夫之數,邢七要學,堯夫不肯曰:『徒長奸雄。』」天悅無所授,以先生之書殉葬枕中。未百年而吳曦叛,盜發其冢,有《皇極經世體要》一篇,《內外觀物》數十篇。道士杜可大賄得之,以傳廖應淮,應淮傳彭復,(梓材案:彭復一作彭復之,亦作復初。)彭復傳傅立,皆能前知云。

  常簿張先生 

  張 ,字子望,滎陽人也。登進士弟,官至太常寺簿。《觀物外篇》二卷乃其所述。子文曰:「先君《易》學,獨以授之天悅與子望,皆早世,故世不得其傳。」陳直齋曰:「其記康節之言,十纔一二而已,足以發明成書。」

  常博張先生峋 

  張峋,字子堅,滎陽人也,康節謂門弟子中可語道者。熙寧十年春,赴調京師,(雲濠案:先生嘗官太常博士。)康節愀然色變曰:「吾老矣!不復能相見也。」及秋而卒。(補。)

  祖望謹案:子堅當是子望之弟。(梓材案:《直齋書錄解題》云峋與其弟 同登進士弟, 從邵康節學,是子堅乃子望之兄。然直齋言 從康節而不及峋,亦屬掛漏。)

  都官周先生長孺

  周長孺,字士彥,澶淵人也。由進士為衛州共城令。師事康節以古弟子禮,康節告以先天之學。先生少而性剛,遇事即發,既從康節,即淡然若無意于世者。其弟直孺怪問之,先生慨然歎曰:「此吾所得于師門者也。」治平末,以都官員外郎為普城令,卒。其喪過洛,貧不能行,康節經紀之甚備,教其子純明以學問,為娶伊川姪女。純明後登進士,亦受業伊川之門(補。)

  朝散楊先生賢寶

  楊賢寶,字口口,洛陽人也。官至朝散大夫。晁以道曰:「紹聖戊寅邂逅楊老,語及《易》而異之,懇從之求,乃得康節先生自為《易圖》二,雖輹輪俱存,而楊行年將七十,中風,語 音清濁不端,無由詰問。二三年少在旁哂笑,僕敬之而尊其圖。楊且指《乾》、《坤》、《坎》、《離》四卦,為僕言曰:『得是四卦 ,則見伏羲之《易》,而文王之《易》在其中。』明日,如迷人識歸路,有感于二圖可指,循環無方也。楊曰:『吾昏病,而忘之已久。今日因子之言,如初授此圖時也。』」陳直齋曰:「晁以道于紹聖間遇賢寶,得康節二《易圖》,又從伯溫得遺編,始作《易傳》,名曰《商瞿易》。」(修。)

  學士楊先生國寶

  楊國實,字應之,口口人。其為人勁挺不屈,自為布衣以至官于朝,(雲濠案:先生官至學士。)未嘗有求于人,亦未嘗假人以言色。篤信好學,至死不變。伊川曰:「楊應之在交遊中,英氣偉度,過絕于人,未見其比。可望以託吾道者矣!」

  (梓材謹案:是傳黃氏本在《伊川學案》,為程門弟子。攷《邵氏聞見前錄》

  :「應之亦康節先公門生,康節先公視之猶子也。」故謝山稿本標目入邵門。)

  縣令姜先生愚

  姜愚,字子發,京師人。長于康節一歲而師事之。康節年四十五,貧未娶,先生與同門張仲賓謀為之娶。以進士官六安令,分俸之半以奉康節。家素富,豪舉好施,已而以貧卒。先生嘗振王陶于厄,及陶留守西京,待先生甚薄,君子譏之。(補。)

  太博張先生仲賓

  張仲賓,字穆之,潞州人也。自未第時從康節,為康節備聘娶夫人者也。以進士官太博。(補。)

  殿丞侯先生紹曾

  侯紹曾,字孝傑,懷州人。康節過洛陽,愛其風俗之美,將遷居焉,先生方知武陟縣,(雲濠案:先生官至殿丞。)遂助其行。皇祐初,康節始奉其父伊川丈人赴之,于是諫議呂公誨、王公益柔以下二十餘家共為買宅,而先生實倡之。(補。)

  主簿鄭揚庭夬

  兵部秦伯鎮玠(合傳)

  鄭夬,字揚庭,江南人。為盂縣主簿時,司馬溫公以其明《易》薦之。所著有《易傳》十三卷。夬與秦玠求學康節之門,康節以夬志在口耳,多外慕,而玠頗好任數,皆不之許。玠嘗語夬以王豫獨傳康節之學,夬從豫力求之,豫亦不許。會豫疾且卒,夬賂其僕于臥內竊得之,遂以為己學。著《易傳》、《易測》、《宋範》、《五經明用》等書,皆破碎妄作,穿鑿不根。至所作《變卦圖》,即康節《先天圖》也,嘗以示玠。夬既得豫書入京,國子監試策問八卦臥序,夬以所得之說對,有司異之,擢在優等。登第,以所著書?投公卿之門。後以贓罪竄。沈括見其《變卦說》而異之,以問秦玠,玠偽不知者,駭然曰:「此人何處得此法!予嘗遇一異人,受此歷數,推往古興衰,無不皆驗,常恨不能盡其術。西都邵雍亦知大略,已能洞知吉凶之變。此人乃形之于書,必有天譴,此非世人所得聞也。」康節子伯溫因力辯之,謂:「玠既知夬竊書,乃謂夬何處得此法,又謂西都邵某聞大略,近乎自欺矣。」玠字伯鎮。(補。)

  (梓材謹案:伯鎮嘗官兵部,見《邵氏聞見錄》。:晁子止《郡齋讀書志》于鄭夬《周易傳》云:「姚嗣宗謂劉牧之學授之吳秘,秘授之夬。」是鄭氏固劉氏再傳,實孫泰山三傳弟子也。《讀書志》又引邵伯溫言,夬竊其學于王豫,沈括亦言夬之學似康節,即是傳所本。《百源學案》謝山節錄康節語秦玠與鄭夬語二條,蓋本之魏鶴山題跋。則二子之于康節,固在答問之列,不得以康節有所不許而竟置之,次之門人之末可也。)

  ◆都官家學(百源再傳。)

  進士周先生純明(別見《劉李諸儒學案》。)

  ◆朝散門人

  詹事晁景迂先生說之(別為《景迂學案》。)

  ◆天悅續傳

  杜道士可大(別見《張祝諸儒學案》。)


每日一字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