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部 > 二十四尊得道罗汉传 > 抱膝罗汉第四尊

  伽难提尊者,□筏城国王子也。国王初亦艰于嗣息,祷求神明,布施功果,历历为觅儿计。祖佛如来奏过天曹,始抱尊者送国王夫人投胎。尊者一离母腹,即能言尘世中事,国王惊疑不敢近。夫人曰:“子生能言,馨儿也。或者上帝格尔宰制得理,布施有功,降此英物,以拓大汝之统绪,也未见得。

  妾观古典,人家早言之子,钟问气所生,祥瑞也,后来果有大用。汝子生而能言,安知前身非圣贤耶?吾与妆善抚之,坐观他后来作用。”国王曰:“善,形生肖鬼,此异也,言早肖人何足异哉?梓童之言,大快予心,予于此子有厚望矣。”

  英儿甫产即能言,秀气钟来不偶然。

  天为如来绵道统,卑卑黎庶大殊悬。

  尊者在母襁褓中,服饰玩好,无不俱备。二人心笃爱之,凡物足以投儿之欲、寄心之爱者,无不为子致之矣。七岁能行,出入仪卫,宛若王者仆从,席间有奎壁金珠以娱目,侍右有萧琴竺竿以饰听。冲龄赤子,未受傅训,以为必耽此乐事矣。尊者悉厌薄之,食惟菜茹,甘肥不入于口;衣惟布素,锦绣不御于身;寓目者,惟取经文,奎殊金珠,不供于御;赏心者,惟取释典,萧琴笙竽不设于旁。时常只爱一人出入,扈附仪卫悉斥去。不令伺候门墙,惟抱膝独坐斋中而已。国王东宫太子,肃然一布衣风味。国王夫妇谓曰:“富贵,人所欲也,而此子不处之;贫贱,人所恶也,而此子不去之。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者矣。”富贵、贫贱,不淫、不移,则威武不屈可知矣。孩儿如此,则长成可知矣。异日不为天地间一大丈大乎?”有诗为证:

  厌薄王家乐事浓,潇然韦布一家风。

  匪为波靡回澜柱,自是真如色相空。

  又曰:“圣人云:‘少年之子,事有父兄专制,其行不可见,惟观其志向何如。’彼对父难于言,母子懿亲,可探之以窥其意向。”母因问曰:“汝幼小孩童,诸事厌薄繁华,父王令我问汝意何所欲乎?”尊者曰:“知子者莫若父母,赤子有欲为,父母在上,难于言,望父母猜度之。”母曰:“难言之欲,莫非早欲克绍父事耶?”尊者曰:“六尺之孙,难理几务,儿去六尺尚远,何能镇服人心?以是求欲,奚止千万。”母曰:“莫非金屋阿娇耶?”尊者曰:“佳冶,伐性之斧。况儿欲窦未开,何遽及此?以是求欲,奚止什百。”母曰:“莫非辟门纳士为逸游计耶?”尊者曰:“放旷游逸,终非端士。男虽骨格未成,岂甘为天下轻薄儿?以是求欲,奚止无算。”母曰:“不为此三者,毋亦艳慕西方圣人耶?”尊者问曰:“何为西方圣人?”母曰:“披缁削发,悟道传灯,以寂灭为教者也。”尊者曰:“出家此途,儿诚愿之矣。儿适所谓父母在上而难于言者,正为情爱恋恋,一时出家难也。”有诗为证:

  英儿之欲甚难言,情爱双亲乞见原。

  逸欲总非儿所欲,如来一路意悬悬。

  国王曰:“千乘之子,承大统,主大祀,弘大化,当顶天立地,启后承前为乾坤。肖子何得忘君亲而不忠不孝,避租税而游手游食,儿志虽端,孤甚不敢也。痴儿,何人引道,卓年即恋及佛事,吾不信浮屠诳诱,今后慎勿再萌此念。”母曰:“吾素布施祷求,为汝父承继统绪,非为如来承继衣钵也。汝若出家,则父母乏祀,祖宗血食从此斩矣。怀抱抚育,只为释家觅后嗣,汝父定是不肯。汝年尚幼,又非早年议舍,又非飘泊无依,假令修得佛来,不过是一大雄宝殿,令众信礼拜慈容,众僧诵读经忏而已。汝父巍巍,现为一国人主,端拱九重金殴,称孤道寡,丹墀下舞蹈礼拜者,俱济济缙绅,不啻众信。御座前诵读表章者,俱师师科甲,不啻众僧。且冕旒壮首岂如削发?龙衮荣身岂如披缁?乘舆出外则千夫拥、万骑随,非若行脚僧独行独往。圣驾入内,则三宫接,六院迎,非苦出家僧寡侣寡俦。此现成活佛不做,到来思量做杳冥无形无影、不可凭信之佛,吾儿所见左矣。书云:‘幼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愿吾儿莫错认定盘星,当舍彼而就此也。”有诗为证:

  灭伦绝祀效披缁,欲觅巍巍宝殿居。

  国父现今为活佛,如何错认定盘珠。

  尊者曰:“似母提衡,佛不如富贵,以儿提衡,富贵不如佛。父母欲儿享一时逸乐,儿欲父母享万年逸乐也。人生世间,少者必老,生者不能不死,理势然也。不出家为佛,父母数劫,儿纵孝不能遏其日之不西夕;孩儿数劫,亲纵爱不能止其水之不东流。儿若出家,得为释家弟子,子贵亲亦贵,子仙亲亦仙,男既备员为佛,未有生我父母等为路人而不得逍遥于灵山会上者也。天不朽,二人寿算亦不朽。穹隆之表,独不有殿宇?独不有礼拜?独不有传诵?老娘适谓众信不如缙绅,众僧不如科甲,父母得到天上,亿万绪绅科甲,卑卑失其贵且荣矣。儿之提衡,达观万世,非仅仅一时提衡者也。初心已定,父母勿阻之,变之。”有诗为证:

  灵山会上好风光,不似阎浮一国王。

  济济神明相拥护,齐天寿算永无疆。

  国王曰:“新君继体,明能理民,使老幼得所,幽能把神,使怨恫罔生,此便是修行。明无人非,幽无鬼责—,即此便是成佛。流芳万代,形朽而名不朽,即此便是长生不老。持循—作为工夫,正儒者中正之道何如?色相皆空,意识俱忘,入定于寂灭之地,面壁于杳冥之乡,在人民不称惠,在社稷不归诚,一日圆寂,神魂漂散,绝伦灭祀,负天地所生,辜祖宗所望,九泉之下,尔本来性灵问汝阎浮一生行实,汝则何辞以对?岂不愧汝神耶?且佛在西方,左道害民,未见彼今日现出真身,明日现出真身,吉人云:我是某人,因某年修缘得超度为佛者也。佛无定名,由人自主,我老父于百年之后,即诈称为佛,千世之下,人谁不信之。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也,只愿汝为承家孝子,不令汝为上乘禅师,纵汝母割舍恩爱。为妇人之仁,我心耿耿铁石,欲息邪说讵诐行,不令汝不父其父而冒认他人为父者也。敢有再言出家者,老父必唾其面。”有诗为证:

  不负形来不愧生,胜如为佛得升天。

  克家孝子惟承继,冒认他人色愐然。

  尊者见父不令其出家,默默无言,终日不食,惟抱膝长叹而已。母劝之曰:“佛以见性为本,不食则灭性,遗下臭皮囊,何能成得佛也。”尊者勿听。母又曰:“未为吃素佛,先为辟谷仙,儿今日欲不为佛而变为仙耶?何为不食?”尊者勿听。母又曰:“释家只教人戒酒断荤,恐荤酒昏秽其灵性也,未曾云不用修行,仅仅一不食成之也,何为不食?”尊者又不听。母曰:“儒乃释道折衷之准,儒之教人为圣为贤,只曰:终食不违,食无求饱而已,未闻亚圣、群贤均自绝食中出也。汝烦恼障未除,何能顿效得无烟火气味。”母三四劝尊者食,勿听。

  饭僧供佛载经书,不食如何饿体肤。

  儒者教人非辟谷,止缘恼障未能除。

  夫人乃谓国王曰:“此子灵性已入佛门,现今只留下皮囊还我父母,不如遣之出家,偿所夙心,免得遗笑四邻,谓我国中有逆命子,有枵腹佛也。”

  国王曰:“善。朕闻国中禅利多性见心明,可为沙门师表,明日遣子事之,令之投大遗艰,责备不堪,或得其回心亦未见得。”次日,令人送尊者至禅利多寺中为门第。禅利多领了国王言,命寺中事务一一责之办理,尊者亦粗能办应,无遗漏脱。晚间卧不贴席,惟抱膝嵬坐,冥悟佛教而已:

  令子从师入寺门,遗艰投大奠容存。

  若能回得见心意,胜过灵山转法轮。

  一日,利多出外行化,尊者独在僧房修养,忽见天上一道毫光,炯然下瞩,光中露出一条坦平大路,尊者依神光徐行十里,到一大石岩,崔嵬惊人,岩前有一石窟,深广可居。尊者遂燕寂其中,性灵参见如来。如来遂授法旨,且为之授记,令其还生行化。经十年,其尸宛然如昨,未有朽坏。尊者醒来,如熟睡初觉,目能慧照,非十年以前之目,心能超悟,非十年以前之心。有诗为证:

  窟中燕寂不逡巡,不觉阎浮已十春。

  祖佛悉将真窍授,责令行化满乾坤。

  尊者回见国王父母,父母惊而问白:“闻汝为佛所误,燕寂石窟已经十年,安得复返?”尊者曰:“男身寂非心寂也。性灵直到灵山,参见如来世祖,世祖为男设法受记,在天上未几,回来阳世已十年矣。看来佛不误人,人自不为耳。”母曰:“汝十年复返,真西方圣人也,今子之来度我等赴灵山耶?”尊者曰:“父母其一者也,更欲普渡众生,父母时今须如此如此修行,男行化回来,即当脱化。”

  汝往西天见圣人,灵山脉衍行同伦。

  责令行化乾坤内,何况双亲不辟门。

  尊者辞了父母,行化至摩提国,普渡众生。一日,见山舍一童子名伽和舍多,手持圆鉴,直造尊者之前,欲求济度。尊者问曰:“持鉴童子,汝年几岁?”童子曰:“百岁。”尊者曰:“冲年童子,何得诳言百岁。”童子曰:“我不理会,正满百岁耳。”尊者曰:“聆汝之言,善悟佛机耶?”童子曰:“佛言人生百岁,不能理会佛机,未若生一日得秘诀,而了完佛事者也。”尊者又问:“汝子中所持之鉴当何所表白?”童子曰:“此鉴非仅仅儿童戏具,诸佛大圆鉴,内外无瑕翳,两人同得见,心服皆相似,此数言乃鉴之所表,汝和尚以为何如?”尊者曰:“如来之道,授教于我,令吾返世,以行此如笺之绪,今城中人谁能撤去内外障翳,求其能了了会悟,为沙门法器者,非子而谁?”遂为之说偈云:

  心地本无生,因地从缘起。

  缘种不相妨,叶果亦复尔。

  尊者说偈毕,即攀树而化,汉昭帝十三年时事。


每日一字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