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部 > 大明會典 > 大明會典卷之二百二

  屯種

  國初以軍食為重。自內廷及邊境荒閒田土、各衛所撥軍開墾。歲收子粒、為官軍俸糧、以省餽餉。其耕種器具牛隻、皆給於官。今依職掌開載。其事例、詳見戶部田土中

  開墾

  洪武四年、令四川建昌衛附近田土、先儘軍人、次與小旗、總旗、百戶、千戶、指揮、屯種自給。其新立蘇州、柏興、會州、梧州等衛、一體俵發

  ○二十六年定、凡邊防郡縣守禦去處、新立衛分、撥軍開墾荒田屯種。須要計算頃畝數目、及田地肥瘦、人力勤惰、務在不曠征徭、不失軍餉

  ○嘉靖七年、令陝西、山西、山東、北直隸、沿邊提督巡撫都御史、查革軍伴、退回原衛所、並招輯遊民、遊僧、編堡定戶、以耕邊地

  ○八年題准、甘肅等邊、凡開墾水地者、不分額內額外、俱照例、三年方行起科。南北山地、聽其儘力開墾、永不起科。各該將領衛所、不必別僉屯丁。將所管步兵、比照涼州定規、查給牛種、委官統領團種。其將領墾田百頃以上者、撫按獎勵。三百頃以上者、奏請擢用。備禦官軍、每年正月初一日上班、願墾田者、分撥永昌、古浪、甘肅、山丹等衛所荒田尤多去處、查給牛種犁鏵、給與本色行糧、即委領班官員、統率團種。領班官能墾田者、照前例獎勵擢用

  ○十三年題准、陝西河西地方、多有可耕之田、限於境外、無人敢種。通行巡撫等官、查照

  國初壕牆邊界、築濬高深。可耕之田、儘令開墾。給與牛種、撥人佃種。歲熟、但收牛種原值。應納稅糧、緩以年歲、然後量地起科

  ○二十二年題准、各邊拋荒地土、不拘將帥軍民、開墾成業、即為已產、永不起科。其舊曾起科、積荒年久者、仍要用力開墾成業。應納子粒、一體蠲免。成熟地土、遞年納糧管業者、照舊耕種徵收、以足邊餉。其有相應修築城堡、撥軍防獲雲處、悉聽從宜處置

  農具洪武二十六年定、凡屯種去處、合用犁鏵耙齒等器、著令有司撥官鐵炭、鑄造發用。若木植、令衛軍於出產山場、自行採辦造用。係干動撥官物、具奏施行

  ○永樂元年、令寶源局鑄農器、給山東被兵之民

  ○嘉靖七年、令陝西、山西、山東、北直隸、沿邊有司、給堡戶農器

  牛隻

  洪武二十六年定、凡屯種合用牛隻、設或不敷、即便移文取索。若官廄數多、差人發遣。如果路途窵遠、此間地方出產、可以收買、務在公私兩便、就給官價、民間買用。其孳生數目、每歲年終通報計天下屯牛二十五萬五千六百六十四隻

  浙江都司二千二百四十六隻

  水牛一千二百五十四隻

  黃牛九百九十二隻

  江西都司四百九十九隻

  水牛三百六十六隻

  黃牛一百三十三隻

  湖廣都司四千六百六十七隻

  水牛三千九百三十四隻

  黃牛七百三十三隻

  山東都司五千九百九十九隻

  水牛四百一十九隻

  黃牛五千五百八十隻

  山西都司黃牛九千一百四十三隻

  山西行都司黃牛一萬七千八百一十五隻

  河南都司三萬六千三百一十九隻

  水牛二千二百四十七隻

  黃牛三萬四千七十二隻

  陝西都司二萬七千四百六十七隻

  水牛四十六隻

  黃牛二萬六千六百八十三隻

  猵牛七百三十八隻

  四川都司八千一百九十隻

  水牛六千五百二十九隻

  黃牛一千二百四十八隻

  猵牛三百二十二隻

  氂牛九十一隻

  廣東都司四百八十二隻

  水牛四百一十三隻

  黃牛六十九隻

  廣西都司九百五十隻

  水牛三百六十七隻

  黃牛五百八十三隻

  雲南都司一萬五千二百八十四隻

  水牛九千七百八十二隻

  黃牛五千五百二隻

  貴州都司五千二百七十二隻

  水牛四千五百六十八隻

  黃牛七百四隻

  北平都司一萬七千四百六十六隻

  水牛八百四十六隻

  黃牛一萬六千六百二十隻

  北平行都司一萬八千五百三十七隻

  水牛一萬八千五百三十四隻

  黃牛三隻

  直隸四萬五千八百五十隻

  水牛七千四百一隻

  黃牛三萬八千四百四十五隻

  猵牛四隻

  中都留守司二萬五千六百隻

  水牛一千九百四十八隻

  黃牛二萬三千六百五十二隻

  遼東都司一萬三千八百七十八隻

  水牛一十三隻

  黃牛一萬三千八百六十五隻

  弘治中報冊屯牛、共八萬二千九百四十三隻

  南京金吾前等二十七衛、共牛五千七百二十一隻

  金吾前衛    水軍左衛

  龍驤衛     龍江左衛

  鎮南衛     龍江右衛

  龍虎衛     旗手衛

  府軍後衛    羽林右衛

  驍騎衛     英武衛

  江陰衛     橫海衛

  留守左衛    留守右衛

  留守前衛    留守後衛

  天策衛     虎賁左衛

  廣武衛     虎賁右衛

  豹韜衛     豹韜左衛

  豹韜右衛    鷹揚衛

  應天衛

  南直隸徐州等一十六衛、共牛一千九百七十五隻

  徐州衛     徐州左衛

  武平衛     建陽衛

  蘇州衛     高郵衛

  宿州衛     儀真衛

  廣洋衛     宣州衛

  六安衛     邳州衛

  揚州衛     大河衛

  安慶衛     九江衛

  湖廣都司所屬瞿塘等四衛所、共牛二千一十八隻

  瞿塘衛     襄陽衛

  長寧守禦千戶所 枝江守禦千戶所

  河南都司所屬南陽等十衛所、共牛六千二百七十三隻

  南陽衛     睢陽衛

  南陽中護衛   陳州衛

  潁川衛     彰德衛

  懷慶衛     弘農衛

  潁上守禦千戶所

  伊府儀衛司

  陝西都司所屬涼州等二十四衛所、共牛一萬四百六十四隻

  平涼衛     鎮番衛

  山丹衛     永昌衛

  甘州左衛    甘州右衛

  甘州前衛    甘州後衛

  臨洮衛     靖虜衛

  莊浪衛     西安左衛

  西安右衛    西安前衛

  西安後衛    河州衛

  寧夏衛     寧夏左衛

  寧夏右衛    寧夏中衛

  寧夏前衛    寧夏後衛

  鎮夷守禦千戶所 高臺守禦千戶所

  雲南都司所屬雲南左等二十五衛所、共牛一萬五千六百五十隻

  雲南左衛    雲南右衛

  雲南中衛    雲南前衛

  雲南後衛    廣南衛

  曲靖衛     平夷衛

  越州衛     六涼衛

  臨安衛     楚雄衛

  洱海衛     大理衛

  景東衛     蒙化衛

  瀾滄衛     騰衝衛

  金齒衛     馬隆守禦千戶所

  宜良守禦千戶所 陽林堡守禦千戶所

  易門守禦千戶所 木密關守禦千戶所

  安寧守禦千戶所

  山東都司所屬濟南等九衛所、共牛四百九十五隻

  濟南衛     平山衛

  寧海衛     萊州衛

  臨清衛     兗州護衛

  青州左衛    濟寧衛

  諸城守禦千戶所

  貴州都司所屬貴州前等二十衛所、共牛二千一百五十六隻

  貴州前衛    貴州衛

  龍里衛     新添衛

  平越衛     清平衛

  興隆衛     都勻衛

  威清衛     平壩衛

  普定衛     安莊衛

  安南衛     普安衛

  烏撒衛     畢節衛

  赤水衛     永寧衛

  黃平守禦千戶所 普市守禦千戶所

  萬全都司所屬宣府前等一十六衛所、共牛一千一百二十八隻

  宣府前衛    宣府左衛

  宣府右衛    懷來衛

  隆慶左衛    隆慶右衛

  保安右衛    永寧衛

  開平衛     長安嶺堡

  雲州堡     龍門衛

  美峪守禦千戶所 永寧後衛

  龍門守禦千戶所 興和守禦千戶所

  四川都司所屬成都右等二十三衛所、共牛一萬三千三百三十五隻

  成都右衛    成都中衛

  成都前衛    成都後衛

  寧川衛     敘南衛

  瀘州衛     重慶衛

  利州衛     松潘衛

  茂州衛     建昌衛

  寧番衛     鹽井衛

  建昌前衛    越嶲衛

  會川衛     保寧守禦千戶所

  青川守禦千戶所 大渡河守禦千戶所

  雅州守禦千戶所 黔江守禦千戶所

  灌縣守禦千戶所

  遼東都司所屬定遼左等二十四衛、共牛五千一百八隻

  定遼左衛    定遼中衛

  定遼前衛    定遼後衛

  東寧衛     瀋陽中衛

  鐵嶺衛     三萬衛

  遼海衛     海州衛

  蓋州衛     復州衛

  金州衛     廣寧衛

  廣寧左衛    廣寧右衛

  廣寧中衛    廣寧左屯衛

  廣寧右屯衛   廣寧中屯衛

  廣寧前屯衛   廣寧後屯衛

  義州衛     寧遠衛

  福建都司所屬汀州等一十三衛共牛五千二百一十四隻

  汀州衛     建寧衛

  延平衛     邵武衛

  永寧衛     鎮東衛

  漳州衛     福州左衛

  福州右衛    福州中衛

  平海衛     泉州衛

  興化衛

  直隸永清等三衛、共牛三千一百一十七隻

  永清衛     寧山衛

  興州後屯衛

  中都留守司所屬鳳陽等九衛所、共牛一萬二百一十九隻

  鳳陽衛     鳳陽中衛

  鳳陽右衛    留守左衛

  留守中衛    懷遠衛

  長淮衛

  皇陵衛         洪塘湖屯田千戶所

  見今報冊屯牛、共五萬三千一百六十四隻

  遼東都司五千一百三十一隻

  山東都司三百九十五隻

  福建都司四千三百九十二隻

  福建行都司二百五十六隻

  廣西都司四百五十九隻

  貴州都司二千一百五十六隻

  四川都司四千七百七十一隻

  四川行都司八千五百六十六隻

  湖廣都司五千四百三十一隻

  湖廣行都司一千六百三隻

  山西行都司一千一十九隻

  萬全都司一千三百八十五隻

  陝西都司寧夏左屯等衛、共一萬四千六百九十隻

  直隸寧山衛二千八百二十一隻

  直隸興州後屯衛八十九隻

  永樂二年、令太僕寺給山東屯牛

  ○又令陝西蘭州等衛屯牛、凡百人、官共給牛一隻

  ○宣德以後、各處衛分牛隻數目、俱由五軍都督府照會工部立案備照。倒死者、著令買補。孳生者、查勘明白、年終依例造冊、奏送該府、轉行工部知會

  ○弘治八年議准、南京廣洋等衛、洪武永樂年間、俵散屯牛無存。每年造報虛冊、科害屯軍。悉令除豁裁革

  ○嘉靖十四年、令發太倉銀六千兩、與甘肅佃種荒田軍民、收買牛隻犁鏵。其牛隻、秋成不必收價、責令餵養。如有倒死盜賣、嚴併追補。遇事故頂聞等項、務將原給牛犁告官、隨田交割


每日一字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