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部 > > 赤松山志

  (宋)倪守約撰

  提要

  《赤松山志》一卷,宋·倪守約撰。守約,未詳何許人,書前有自序,稱“捨家辭父母,來投師資”。又自署松山羽士,知為道流。書中稱真廟、神廟、孝廟、寧廟,知為宋人。人物之末稱咸淳年號,知作於度宗時矣。其書首叙皇初起、皇初平兄弟仙迹,以著是山之靈異,為全書綱領。次,丹類。次,洞穴類。次,山類。次,水類。次,宫宇類。次,人物類。次,制誥類。次,碑籍類。書末又有正統四年、明英宗御製、數行非詩非文、似乎聮額,與此書篇頁不相屬,葢後人所附入。明代刻本喜於竄亂古書,徃徃如是,今刪汰不録,以存守約之舊焉。

  序

  余自髫齡慕希夷氏之風,覬為葛天氏之民,家寓松山之左,耳所聞,目所見,凡赤松子、二皇君得道之由來,雖未能詳知而厯貫,亦已黙契乎胷中矣。遂捨家辭父母,來投師資,粤自承恩備,冠裳末數,積今四十餘年。晨香夕燈,未嘗敢懈,每靜坐丹晨,靖中無他念想,惟恐靈踪仙跡無以啟迪後人耳。家山舊有刋本,事實嵗久而磨滅不存。余曰,既為二皇君之子孫,忝冲和先生之餘裔,其後使祖師之道不顯乎?乃採摭源流,舉其宏綱,撮其機要,定為一編,號曰《赤松山志》,俾來者有可考焉。若夫神仙傳記之所録,經典碑銘之所載,父老之所傳,風月之所詠,觀乎此,則不待旁搜而後知之也。偈曰:

  掛一漏萬,擇焉而不精,語焉而不詳,則負罪其奚以文。

  松山羽士竹泉倪守約序

  按傳記云,郡人徐氏遇而得仙。徐氏,今日壺天真人奕碁之所,今曰碁盤其所由來者。漸矣,真人既遇赤松子,乃隠匿名字,寄籍于上霄優洞天之左而修煉靈元,卒能乗雲御氣,賓于帝庭,真人既不昡世故,時代亦不可考。然流福一方民,到于今,受其賜修煉之所,今曰壺屏俱有祠焉。凡遇祈禱守宰,必迎奉香火,求請聖水,每嵗一郡士民祭祀,日以為常。

  赤松山志

  ○二皇君

  丹谿皇氏,婺之隠姓也。皇氏顯於東晉。上祖皆隠徳,不仕。明帝太寜三年四月八日,皇氏生長子,諱初起,是為太皇君。成帝咸和三年八月十三日生次子,諱初平,是為小皇君。二君生而頴悟,俊拔秀聳,有異相。小君,年十五,家使牧羊,遇一道士,愛其良謹,引入於金華山之石室。葢赤松子幻相而引之,小君即煉質其中,絶棄世塵,追求象罔。且謂“朱髓之訣,指掌而可明;上帝之庭,鞠躬而自致”,積世累功,踰四十稔。

  大君念小君之不返,巡厯山水,尋覔蹤跡而不得見。後於市中復遇一道士,善卜就占之。道士曰“金華山中有牧羊兒,非卿弟耶?”遂同至石室,此亦赤松子幻相而引之兄弟相見。且悲且喜!

  大君問曰:羊何在?

  小君曰:近在山東。

  及大君徃視,了無所見,惟見白石無數。

  還謂小君曰:無羊。

  小君曰:羊在耳,但兄自不見。

  便俱徃山東。小君言叱吒,於是白石皆起,成羊數萬頭。今卧羊山即是其所。

  大君曰:我弟得神通如此,吾可學否?

  小君曰:惟好道便得。

  大君便棄妻子,留就小君,共服松脂茯苓。至五千日,能坐在立亡日中無影,有童子之色。修道既成,還鄉省親,則故老皆無者。

  今石室之下有洞焉,葢二君深隠之祕宫也。二君以服脂苓方教授弟子,南伯逢等其後傳授又數十人得仙。《神仙傳》曰:二君得道之後,大君號魯班,小君亦號赤松子。此葢二君不眩名驚世故。詭姓遁身以求不顯,此乃祖述赤松子稱黄石公之遺意也。二君道備於松山絶頂,為煉丹計。丹成,大君則鹿騎,小君則鶴駕乘雲上昇,今大蕢山即是也。二君既仙,同邦之人相與謀而置棲神之所,遂建赤松宫,偕其師赤松子而奉事焉。召學其道者而主之,自晉而我朝,香火綿滋,道士常盈百,敬奉之心未有涯也。

  按《山録》,南嶽衡山太虛真人得道處,玉帝命小皇君主之,賜神姓崇,名■〈山屾昌,上中下〉,號司天,主世界分野。孝廟淳熈十六年,封大君為沖應真人;小君為養素真人,理廟景定三年,加封大君沖應淨感真人,封小君養素淨正真人,猗歟休哉,大道流行,正教恢闡,福庇于婺,垂千萬年。

  ○丹類

  遺丹

  按《遺丹記》云,二皇君煉丹成道而上昇,丹竈故基與井俱存。遺丹在山,變現不常,或大或小,或近或逺,人多目擊,不可數舉。丹山遇夜及昏、或隂晦或烟雨,必霏霏如日出光,豈非遺丹之洞煥歟?今畧摭一二言之。

  守山道士吳奉師,常蓄白雞伺曉。一日聞雞驚鳴,舉首視之,乃啄一物,微似彈丸,有五彩光,即以合格之亟,招同袍作禮及偕來啓合,丹已去矣。又,守山道士沈應符,至更初,見窗外光彩閃爍,遂開户視之,有物大如雞子,其光漸逺。又,即前其光愈逺復歸户,其光照窗如初,殊不知、山神訶護可逺觀而不可褻翫焉。

  丹竈

  竈如三級壇,上有丹鼎。

  丹基

  在丹山太清殿之左。以真陽所聚,遇雪不積,草木不萎。

  ○洞穴類

  洞元洞天

  係三十六洞天,亦名金華洞天,與赤松山相接,分上中下三洞。上曰朝真,中曰氷壺,下曰雙龍。竒偉峻拔,巖穴奮踞,風雲凝互,氣勢磅礴。上逼斗牛之輝,下接羅浮之脈。上洞有石真人,儼然臨跨,莫測端倪。中洞有水簾直下,寒玉横飛,其間有石像石筍等,按之仙經,知其有異,山神守衛,不通塵跡。下洞有石龍虎獅象麟鳳鐘鼓之類,難可枚數。又有雪山等處。鄱陽湯中曽有詩曰:“金堂玉室相掩映,珠簾翠箔誰褰開”。蓋以洞中有“動用什物、室宇户牖”故也。下洞門極低,非舟不可入。既入,非燭不可見。此洞天原係赤松所轄。據《博異志》云:皇氏兄弟得道游止之地。《洞天福地志》云:郡人皇氏於此學道,凡投告龍簡,必至焉。理廟嘉熈間,祈嗣告盟於此,宫中有御醮青詞碑可考。

  優遊洞

  在上霄,去宫十里,去壺屏一望之隔。洞門髙五尺許,入門則廣髙二三丈,自左昇梯而上。又於上扶梯,而入其中。舉而視之,則虛曠如大厦數十間之廣。又出於三十六洞天之外,烟霞交鎻,石髓流英,父老所傳則曰壺天真人所治之區,二皇君校籍之所,潛齋王公埜亦留題曰:

  上霄非晚出,烟霞寄孤嶠,青广既欝欝,白乳仍皭皭。

  徐真人有祠其側。

  石室洞

  在螺螄巖之側,即赤松子引小皇君入山修道之所。上則石室,髙深丈餘,方廣相等,洞在其左。自二皇君得道之後,洞門深鎻人不可到。

  ○山類

  金華山

  周迴數十里,即赤松山是也。《抱朴子》云,此地可以居神,免罹洪水之患。漢三十代天師虛静先生張君好善,嘗一日遊厯,慨慕赤松子之風、二皇之迹,乃留詠曰:

  家在白雲中,約住赤松子。

  揭來此山遊,龍虎鎮相似。

  金華莫外求,黄茅已如此。

  煉丹山

  髙數千尋,去宫五里,自宫左循坦途而去,至山下度小橋,由峻嶺而上。其上平曠,景物不凡,一望數百里,近在目睫。蓋二皇君煉丹之所,其上有庵,嵗差道士主之。丹光洞,煥輝潤草木,山中凡可以為藥者三百餘種,梁·沈約為本郡太守,有詩紀之:

  朋來握石髓,賓至駕輕鴻。

  都令人徑絶,惟使雲路通。

  紹興間,降香祈福於此。其下有仙田,凡一二里,細碎不成片段。逺望髙下若階級,相傳以為二皇君植靈苗胡麻之地,自五代以來嘗以種香黍,每嵗必以進貢。唐本觀道士舒道紀有詩云:“至今丹井水,香滿此山田”。後因雜種五榖而此田所出不復可進矣。

  卧羊山

  周迴數十里,其髙數十尋,正與赤松宫相對,即小皇君叱石成羊之地。其上石羊,現没無常,山神訶護,不容凡人有所希覬,林木茂盛,深不可入。東坡先生嘗有詩讃之曰:

  先生養生如牧羊,放之無何有之鄉。

  止者曰止行者行,先生超然坐其旁。

  挾冊讀書羊不亡,化而為石起復僵。

  流涎磨牙笑虎狼,先生指呼羊服箱。

  又太學博士三山鄭士懿來此,曽有詩曰:

  見羊疑是巳叱石,

  見石飜疑未叱羊,

  非石非羊何所見,

  這些意思難商量。

  大蕢山

  宫之東一里而近。乃二皇君飛舉之地,俗呼為墮墜山。以山勢自壺屏奔龍而下,蟠結於此,岌岌其勢故也。

  聖石山

  在卧羊山左宫之南,其山相對,隔溪皆田也。向有十數巨石在田中,其廣數圍,妨碍耕作,乃禱於二皇君。次曉則石巳飛過山旁,衆嘆神異,指為聖石。二皇差仙官主之。

  螺螄巖

  在石室之左。其巖内竅通於石洞外,有峉岝之形,有空洞之象,巖勢盤折,若螺螄,就以為名。

  劉道巖

  在螺螄巖之左。昔有學道者劉道巖於此得道而去。

  壺屏

  在優游洞之左。壺天真人修煉之所,此處實地,履之空空,有聲虛處,隨足陷沒不可舉。

  ○水類

  小桃源

  在宫之側。宫内自左廡,可問桃源之津,泝流而前,泉石相搏,無風而濤。行且百步,有亭曰“物外”。又百步,横澗為橋,榜曰:三峽驚濤怒號前,莫知所窮後不見。其所止殆與塵世相隔,過盤石,臨浚流,不特與物外異,亦與三峽異。横絶一小橋,有亭在大石上,曰:石弘。又泝而上,潺湲不竭,度傑石,而後可據槁梧而坐,丹山可由兹而上,此乃二皇君三元八節,邀集羣仙校籍之所。山中人早行,嘗有聞如官府考掠聲。遲明尋覔,則又杳無所見。昔有棲碧、御風、泠然等處,今不復存。東萊吕先生有記,以紀其勝。

  丹井

  在丹山左隅。二皇君得道,将欲飛舉,乃為。石屏上有石荷,蓋與龕相類,奉所事石老君於内,而埋井中,不使後人知神仙踪跡及井所在,却以他井代之。其中泉,冬夏不涸,可以治病,神濟無方。後有慢道者厭觸之,其泉不通,此井自塞。守山道士方以井閉為懼,二皇君乃親降指示,故井因忽不見,亟鳩工掘土,則見所藏老君在龕中顔色嚴古,冠裳坐扆皆肅整,殆若天降、衆共驚愕,乃奉祠於太清殿。今之丹井實故井也。梁國葛惟肖乃稚川耳孫,有詩紀之曰:

  煉厥紫河車,汲此太隂精。

  鉛男沈玉洞,汞女隠金城。

  蓋為是也。

  聖石灣

  在宫前送客亭下。聖石山之左,中有聖石屹立,不動。壺天真人曽豢龍於此。

  清水潭

  在宫之右,過清亭之前。昔有一大石羊在此,神仙恐為凡人所得,其羊竟滚入潭中而不可見。皇祐間,洪水衝倒鐘樓,鐘亦滚入其中,竟失其所。至今,凡遇有風清月白之夜,遂聞其下鏗堅琳琅之韻,以合步虛之節。

  ○宫宇類

  寳積觀

  即赤松宫。按觀碑,自二皇君因赤松子傳授以道而得仙,同邦之人議曰:崆峒訪道,帝王有順風之請;瀨鄉立祠,桑梓置棲神之所,兹為勝地,可得忽乎!遂建赤松宫真廟。大中祥符元年,始改今額宫,與卧羊山相對,宫前有二派水合為一流,其一自上霄而下,其一自碁盤穿小桃源而下。宫内由左廡而上,可問桃源之津,由右廡而入,可尋濯纓枕流之勝。又數步,可坐過清亭而觀漱玉,徘徊官廳,可覽騷人勝士之風月、朝廷所降御書及石刻並誥勅等,見奉安於宸翰堂宫中。自從沖真董先生立名於東京中太乙,而顯道振宗,代不乏人,自紫虛黄先生重興觀業而規矩一新。

  金華觀

  在雙龍洞側。掌三洞香火,元係赤松下觀。

  雲巢庵

  在丹山上。有屋數十楹,宫中嵗差道士徃主之,非惟巡掌形勝。士大夫捫松蘿而訪仙者,則儐相游覽焉。

  太清殿

  在丹山上,雲巢之側。今奉事石老君香火。

  二皇君祠

  在大蕢山下。守宰謁告必至焉。范峻有詩云:

  靈祠千古餘真跡,祠下老松髙百尺。

  仙子騎鯨去不歸,幾回借問山中石。

  壺天真人祠

  在優游洞前。一在壺屏,一在碁盤,一在宮内,禱祈不絶。

  聖石仙官祠

  在聖石灣。左首掌聖石,按《讖記》云,此石乃金寳所化,能現光彩,故二皇君令仙官主之。

  丹山仙官祠

  在丹山上,雲巢庵之側。每遇丹光吐納,必由於兹。民有禱祈,動無不應。凡有登丹山而不加敬者,必有彰報之騐而俾隆信道之心。

  雲臺觀

  在城西十里外,名曰鮑垕。元是羅仙姑兄弟二人修道之庵,曽遇白衣仙人而不火食。繼有何仙姑兄弟二人復紹此庵。請牒為女冠,亦八十餘而後化。赤松主首移,請蘭溪廢額以隷屬赤松下觀云。

  凝神庵

  在城西十里外,去溪陂塘一里,乃朱宗師退修之地。宗師勇退觀事,結庵於此,以奉父母香火,誓絶人事而户外之履滿。鄉宦多訪焉。潛齋王公埜有詩詠之:

  抛却林泉趣,草庵臨近村。

  兩窗吞日月,一室養乾坤。

  菊露秋籬重,松風午枕暄。

  蒲團數胎息,不肯學旁門。

  後數年,遭遇理廟,賜凝神齋髙士。遂以為名,其後又復得御書“凝神”二字,因以為額。

  ○人物類

  舒先生

  先生名道紀,唐代人也。生長於婺,為赤松黄冠師。存心養性之外,惟以文墨自娛。名公逓相推敬,遊厯江湖,在處寄其風月之章,時有薦之於朝而録用之則又拂袖而去。若将浼焉,埋光鏟彩,不求名聲,自號華隂子。常與禪月大師貫休為莫逆交,日夕瞻仰二皇君之祠,若意交神會,人莫測其遇與不遇也。曽有詩曰:

  松老赤松源,松間廟宛然,

  人皆有兄弟,誰共得神仙。

  雙鶴沖天去,羣羊化石眠。

  至今丹井水,香滿此山田。

  其後修煉亦却食,不疾而化。又數年,有於赤城見之者。

  沖真董先生

  先生名惟兹,好學篤文,不事生業。隠寄赤松,解悟經品。思通神會,時貴以先生名,薦之於神廟,名試諸經,理義敷暢,上悦,賜度牒,為赤松黄冠師。繼賜沖真師號,及紫衣。未幾掌東京中太乙,事及哲廟。元祐間乃丐歸家山。上嘉之,復勅領寳積觀事。

  紫虛洞靈黄先生

  先生名彦達,字行可,本郡人。其家去觀二十里,紫虛洞靈其師號也。博學羣書,精於唐宋之詩,後遇至人授之以秘術,於是諸大法無不參行,救人疾苦,禱祈響應,四方歸向,皆目之曰黄真人。至紹興間,主觀事凡三十餘載。一新觀増置田畆道行,賴其休庇,至今無乏。嘗置靈機堂,為修存導養計,得暇則以琴棋自娛。

  至樂先生盛君

  先生名曠,字元放,武林人也。其母夢吞五色光而有姙。自十嵗學道於金華三洞,及十五六,遷寓赤松,呵呬外,喜吟咏。凡寓於物、入於題者,必發而言之。有《華松篇》一帙。蓋取金華赤松居處之意也。黙朝内煉,靡所不解。紹興間,因内嬪傳其斬赤龍之道,髙廟聞其名,詔寫其容而召之,乃野入覲上,賜坐談玄,館於玉津園。尋降,賜御書扇。又命其勘校道書,繼而奏請如蜀之青城等處。蒙恩允,又賜空名度牒數道,以資糇糧之費。及回入覲,上賜“至樂先生”之號及金玉等物。謝恩還山,遂於宮中卓一小庵曰:迎晹。先生尤精於易,時與鶴山劉大辯講析其中。又於所泊處,命曰:至樂窩。愈黙修煉。嘗獨吟曰:

  刋名紫簡羣魔賓,扶桑暘谷奏玉晨。

  控駕三素輔翊宸,敢忘南嶽魏夫人。

  年七十餘,趺坐而化。

  沖和先生周君

  先生名大川,字巨濟,號澄齋,本郡人也。自幼入道,潜心宗風。承恩後,有術者相之曰,此人必可一言悟主。及年徳俱備,寜廟聞其名,乃詔入覲館於髙士堂,尋奉萬夀香火,上甚禮貌之。乃為家山申請免和買雜敷,仍立山門道正司。又數年,謝絶軟紅,歸養故業。衆又挽為家山主人,愛常住,毫髮無欺,贍衆無乏。庄田負逋,則捐已資而代償,讙聲載道。若夫吟咏紓情,横琴樂道,人所不能易及也。與通妙先生易君如剛為莫逆之交。嘉定間,上猶愛念二人,俱賜象簡。又俱賜先生道號,其所得御書,見崇奉於沖和道院之御書閣。

  道録吳先生

  先生名養浩,平生讀書不倦,十行俱下。游厯江湖則與雲泉髙士楊休文為文章友,玩弄筆硯。朝中公卿皆屈禮招致之。紹定間,文聲日振,理廟聞其名,召入覲,令主太乙。自是聖眷彌篤,宣賜不一,積階至左街道録。年七十餘而化。

  宗師朱先生

  先生名知常,字乆道,號此山。本郡人也。先生通儒學、明釋老,平生茹素,常曰:功名不足凂我慨從赤松子遊,為黄冠師。未半世,兩住家山,道尊人服。寳祐丙辰,裕齋制置馬相公光祖,以檄召主茅山玉晨,未幾,司徒髙士師坦以先生聞於理廟,移鎮崇禧。次年,蒙恩召主佑聖觀,遷左街鑒義。凡遇雨暘,祈禱屢應,上悦,遷凝神齋髙士。開慶間,北兵渡江,犯鄂渚,於是上命立壇借隂兵助戰,有騐,賜左街道録及象簡香合杯盤錢幣。至景定四年,適茅山上清經籙。嗣教宗師闕員,上特御筆,以先生名為四十一代宗師。先生少學易於鄉先生盧端叔,後得易説於池陽周元舉,遂以見聞,集為一編,進之於上。先生得易之道,知進退之機。咸淳乙丑,浩然有歸志,乃於房院之後,築小庵以自娛。

  ○制誥類

  赤松凌虛真君制

  勅。

  道無方體,供物之求,兆見機祥,發於感忽。

  赤松真君,紀於遷録,神農之師,雨暘並時,有求必應。

  一方所仰,千載若存。

  祗答靈休,用申茂典,可加號赤松凌虛真君。

  元符二年制

  二皇君誥

  勅。

  黄老之學,雖以虛無為主,澹泊為宗,而原其用心,實以善利愛人為本。

  初起真君、初平真君,爾生晉代,隠於金華。

  叱石起羊,以為得道之騐;

  汲井愈疾,益廣救人之功。

  巋然仙宫,赫爾廟貌,一方所恃,千載若存。

  東陽之民,合辭以請:其按仙品,崇以美名,緬想靈斿,鑒吾褒典。

  初起真君可特封沖應真人

  初平真君可特封養素真人

  淳熈十六年六月十七日加封

  勅。

  至真【闕】妙,昉於莊老之論;神山之事,盛於秦漢以來。

  然超乎冥漠之無形,而邈若昭彰之有騐。

  第一位,沖應真人,第二位,養素真人,惟爾兄弟,流芳史書。

  石叱而能起,成形丹存而尚留餘燄。駕霧騰雲,則若恍若惚,祈晴禱雨,則隨感隨通,

  至今,寳積之祠起,敬金華之地,宜加徽號,以稱真風。

  第一位,沖應真人,可特封沖應淨感真人

  第二位,養素真人,可特封養素淨正真人

  景定三年十二月十日

  ○碑籍類

  碑

  老君聖像碑

  二皇君誥碑(在二皇君祠)

  真武戒世碑(在真武堂)

  御書蘭亭碑

  御醮碑

  御香碑(在宸翰堂)

  寳積觀碑(張虛静先生撰)

  三清殿碑(路説撰)

  遺丹記碑

  遺丹贊碑(並厲埜撰)

  會仙閣記碑

  赤松山碑(李陽氷書)

  長生碑(唐開成四年立)

  隂符經碑

  小桃源碑

  物外碑

  洗耳碑(並虞似良書)

  太山感應篇碑

  青雲閣碑記(並在青雲閣下)

  名公遊山題咏碑(不可計數,散在廊廡及官院,並諸房院等處)

  檀信長生齋碑

  檀信逺日齋碑(並在西廡)

  勅賜宗師碑(在此山道院)

  文籍

  赤松子中誡經(在沖和道院)

  霍如庵參同契(在曕翠閣)

  注太上感應篇(在青雲閣)

  經進易解(在此山道院)


每日一字一词